

08 建軍有成?見軍率 竟靠報導多少則當作KPI?
誰的見軍率與KPI
國防部作計室次長連志威報告指出,從7月1日國防部記者會後至20日,相關戰略溝通文宣成品、新聞,總觸及率1,473萬5千餘次、按讚數65萬4千餘次,媒體報導1,173則(其中外媒佔73則),均創歷來新高,有效提升「見軍率」,將國軍建軍備戰,勤訓精練實況讓國人及國際社會知悉。期間並完成412項聯戰課目演練。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的定義是它是一種用來衡量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達成目標方面表現的量化指標,它的核心意義在於「將抽象目標具體化」,使績效管理更具方向性與可操作性,這議題有幾個層次值得觀察。
若以軍方所屬媒體(軍聞社、青年日報、漢聲電台、各軍製作中心)報導漢光41號演習來看,觸及率以及按讚數都創新高,這是好事至少對軍媒來說;但這必須細分這些按讚有多少是「勸誘」型態?例如分享或按讚得到全民國防教育下的軍事文創產品?又或者是說,單價頗高的漢光41號臂章確定再版也代表見軍率很高?
再以媒體報導數來看,國防部論述媒體報導1,173則(其中外媒佔73則),可能必須再細分那些是凸顯軍方堅強戰力的,哪些是軍紀事件;是否要將這些軍紀事件(車禍、驅趕民眾不讓拍照等)剔除在外?否則再多的新聞報導也是無用。
最讓外界驚訝的是,國防部稱已經完成412項聯戰科目演練,但就檢索軍媒以及民間媒體報導,整體漢光41號演習曝光的科目不過110餘項,對比412項比例不到27%,雖然這種比較有點無厘頭,但既然軍方要用KPI來計量,外界也只能以這種方式來反駁。
見警率與見軍率
跑社會新聞的媒體朋友都會有一個隱藏性結論,警車或警察出現多的區域治安會比較好,這稱為見警率。外界無法得知國防部見軍率的想法是否是援引自見警率的想法,若是的話即有可能的想像是,看到軍隊到處出沒在全台各地,國防安全有保障吧。
見軍率理論還有個很大的迷思,因為很多軍種兵科外界是很難看到的,這些單位主要是指海空軍機艦、資通電指揮部與飛彈部隊。海空軍機艦出海與升空,資通電與機動飛彈部隊遂行隱掩蔽作為時外界無法得知詳情,這又引起何以海空軍與上述單位新聞報導那樣少的批判。海空軍機艦備戰的英勇狀態無法被民眾目擊,但沒有被軍媒大幅報導並不代表這些單位沒事做。
要完成見軍率高以促進民眾對國防有信心的想像最終只能落到地面單位,這些單位包含陸軍、後備以及海軍地面部隊(陸戰隊、反艦飛彈發射車)等,然而民眾目擊這樣多的軍隊出現在自家附近,民眾還是無法信心滿滿,甚至提出更多質疑,國防部希望達到的戰略溝通目標完全失敗,主要原因在於軍聞單位在無劇本以及無劇透的思維下,只能被動報導無法主動安排。
以陸軍206旅全員教召為例,這14天內大眾最有印象的大約是第一天的編成以及第三天的臨戰訓練,演習第八天才有206旅反甲武器的檢整科目,而這才是民眾想看的。
最後則是軍聞/兵科單位的不協調,演習期間除了在可共見共聞的狀況下群眾拍照被部隊喝斥外,群眾目前印象最深的大約就是車禍事件,例如愛國者飛彈車卡在遮雨棚、AIT人員關切後才駛離,期間還有媒體朋友被要求刪除影像情事。而在竹圍漁港的戰車撞擊事件更是從事發的1400時拖延到夜間,一般車禍在警察到場製作筆錄後雙方車輛離去,登步部隊的戰車撞擊事件顯見先前政戰/軍聞/兵科間沒有做狀況預推,並頒布相關SOP給基層部隊。
史上最長漢光演習狀況不斷,外界不免苛責,然軍聞單位得更多策畫、適時放寬採訪範圍,精確陳展部隊堅實戰力為盼,而非一昧以報導數當作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