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實施

球員兼裁判與觸法樣態
這部堪稱媒體與軍事迷封殺條款的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早於2023年12月8日就已有朝野協商,條例主要有下列重點。
首先是軍事營區定義與擴大,重要軍事設施(範圍涵蓋面廣)與軍事機關駐地大眾會認為這這殆無疑義,但條例內連軍方演訓期間區域都納入軍事營區,基本上來說就是穿軍服的官士兵一出門、圈地演訓就是軍事營區。
在上述擴大化的軍事營區內,非經所屬軍方機關許可不得從事錄影、攝影或描繪等其他行為,但拍攝內容是否牽涉到機密、是否會對媒體處分又是軍方開會說了算,這也是外界抨擊軍方此條例是球員兼裁判的由來。
此條例對營區安全危害的定義也相當缺乏說服力,例如不得對營區內所屬事務做拍攝等,但大眾與媒體一定會逼問軍方,攝錄影會造成國家安全與軍事裝備損傷嗎?對航迷來說最關心的是戰機起降能否拍攝?這點在顧立雄部長6月立院備詢時已有部分解答,軍事迷拍攝軍機起降不構成違法,但若特意拍攝營區內機敏處所,涉及偵察行為,足以影響軍事營區安全,則將違反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
不過法律條文細如牛毛,檢視國防部法規重要軍事設施可以發現七大類紅線裝備:軍用機場、戰備跑道、飛彈基地、永久性國防工事、具爆炸危險性軍工廠軍用、固定式通訊設施以及軍艦!接續公布六處機場的禁止拍攝範圍。
軍艦的部分其實在先前記者會中已經有提到航行中的軍艦除外,但停泊在西16碼頭的軍艦被一票郵輪遊客、或是黑鳶廣場遊客隨手一拍那又該如何?
 
俄烏戰爭與訊跡管理
軍方對於內部事務是否洩漏出去,以前的考量很可能是軍紀案件而不是機密,近年則因為俄烏戰爭諸多戰例,因而催生了這部營區安全條例。俄烏戰爭雙方部隊都有洩漏即時軍隊情資,進而遭受飛彈或海馬斯多管火箭攻擊的案例,落實訊跡管理(Signature Management, SIGMAN)成為近年軍隊重要的議題,相關產出可參見《海軍學術雙月刊》58卷5期的論述,或是軍刊(青年日報、軍聞社)上各軍種單位舉行的訊跡管理會議、防杜滲透洩密這類會議。
媒體與民間拍攝的影像能否成為敵軍利用的工具?有可能但要看樣態。軍方所持理由之一為,萬一敵軍利用民眾拍攝照片一一勾勒出陸軍陣地位置那該如何?這種論述簡直輕忽中國「高分專項工程」各種影像情報衛星的實力。應當說中國有能力標定台灣各軍事陣地與目標,但無法掌握或是只能有限的掌握即時情資(Real Time),這些即時情資就是中國遠程火力所需要的。
軍方很怕過往的第五縱隊或是現在流行的協力者的幫助,將這些即時情資傳遞給中國,但我們也確信全軍所屬官兵,在戰爭或危急時刻看到陣地附近有民人直播卻不去制止的。
雖然民眾與媒拍攝的影音、照片比較難成為軍事上的即時情資,但各國對這方面的管理也更不相同。地大物博且演訓場地的民主國家,例如美國與澳洲,部隊演訓都在荒郊野外沒有民眾跟拍問題,民眾可見的停泊軍艦也可拍攝。日本主要軍港甚至還有遊港船的生意(約2000日幣),船主還會熱心介紹今天停泊的日、美艦艇名稱為何。民眾若對著空軍基地拍攝也不會攔阻,不過若基地內有美機的話,通常美軍憲兵會叫日本警察驅趕。但同樣的情景套用到韓國可能就不一樣,台灣民眾已有因拍攝國情院以及違法進入基地被韓國警方逮捕的事件,國情大不同。
營區安全條例設立之初,或許草擬者參考韓國民風強悍,希望透過營區安全條例達成查核不軌企圖的潛在破壞份子吧。
 
共見共聞的解套
對於大眾來說,由於台灣面積小、鄉鎮眾多且人口稠密,各軍種單位只要一出營區,基本上都會碰到公開場域,在人手一機且全民皆記者的狀態下,軍方很難阻擋路過吃瓜群眾隨手一拍、10秒後立即上傳社群媒體的窘境。還有一個窘境是誰來阻止?基層官士兵、輔導長、軍安總隊、憲兵、地區警力?類似軍民拍攝衝突事件通常軍方會推給警政機關處理,這著實相當擾民、不利全民國防的推廣更對軍隊招募大有影響。
按照近幾年媒體與民眾可能的觸法樣態,共見共聞這4個字可能是唯一解方(已公告的除外)。已公告機場、兵營、飛彈陣地等固定設施,外有阻絕設施的建物常人也不會膽敢拍照,戶外演訓場所則是有門禁的派出警戒哨禁止入內、外圍以以塑膠交通錐區隔出陣地邊界(愛國者飛彈美堤公園陣地作法)。
無法阻止民間進入的場所,例如早起會群眾在河堤公園的雷霆2000火箭陣地、莘莘學子在校園內發現陸航直升機降落、漸漸消失的AAV7灘岸登陸、宮廟廟埕後備部隊編成、公墓旁邊的火砲陣地、悠哉釣客可見的漁港快艇整補操演、青少年打籃球卻看到戰車整備的風雨操場等,這些地點都算是共見共聞且未公告為封閉區域的話,不妨就軍隊按時程演訓、吃瓜群眾在安全距離外自由攝影。
軍方人士或許會說,若不嚴格管制這些陣地透過民眾拍攝,不就是方便中國情蒐嗎?我們必須反問這些陣地是真的嗎?恐怕有些不是,以美堤公園的愛國者飛彈陣地來說,類似的作法日本早於2013年4月9日做過,當時防衛省門口出現愛國者飛彈發射架藉以應付北韓可能的飛彈威脅-擺拍,只是這次擺拍的主角是愛國者飛彈、背景卻是101大樓。整體形塑印象是,愛國者飛彈進駐台北,民眾請安心,戰術上毫無意義但卻具有「見軍率」的效果。
退一萬步說,當戰爭或情況緊張時,大眾應當不會有閒暇在外地遊蕩去追逐軍車的,諸多沒有曝光的真正陣地反而是軍隊可以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