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06 陸軍高機動多管火箭受訓曝光 是小題大作還是真有人物誌?

陸軍高機動多管火箭受訓曝光
是小題大作還是真有人物誌?
Taiwan Army Rocket Forces in FortSill
作者:陳國銘   All Photos by Author and Critz Hall, Fort Sill, OK FB
 
美國陸軍官方臉書於10月底公開陸軍火箭部隊接裝受訓畫面,引發部份人士質疑,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這是一般性訓練未涉及個資,但仍會向美軍反應。
 
機密不機密?誰來界定?
就美軍官方臉書曝光的照片來看,主要是各國受訓組員的合照以及受訓實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陸軍受訓組員開心擺拍的畫面,就美國軍聞單位來說這些照片不是機密,而且完訓學員大家認真學習完訓,當然值得慶賀,因為這對43砲指部天雷部隊來說,能出國接裝是榮耀,專業程度不說、英文檢定也需一定程度,完訓後成為種子教官,當然日後升遷也有一定加分效果。這是正向發展,可鼓勵其他未獲選訓的官士兵爭取下次送訓機會。
國防部長稱照片沒有個資疑慮,但職務名條上載明完整姓名,搭配上身上的官階其實可以推敲出相關的職務;要遮掩姓名的作法發生在軍事媒體《青年日報》的報導,以10月下旬長泰19號操演來說,相關的報導有6軍團指揮官李中將以統裁官身份視察…另一則報導為兄弟齊練戰技,曝光田世軒上兵與田世鑫下士,何以李中將的姓名不用曝光?防止中國情搜的不便,這種「保密」等級已經下達到尉官與士官長階層。
再以2023年《青年日報》彰顯軍愛民精神、化學兵馳援消毒的報導來看,內文提及39化學兵群偵消營偵消連連長李上尉表示,照片上的李上尉職務名條沒有黏上;就新聞報導真實面來看,部隊有太多李上尉,到底是那個李上尉,萬一偵消連有2個李上尉呢?台灣軍方是如此作法其他國家呢?以以色列國防軍來看,該國在部分曝光的照片中甚至將許多軍官臉部模糊化,這些基本上都算是增加敵方情搜上的困難。
以照片中曝光的臂章照片來看,這是天雷部隊,但想必其他21與58砲指部的官士兵也有部分選訓,相關的受訓照片主要是演練火箭彈箱(Launch Box)的吊掛過程,發射彈箱為火箭儲存與再補給的單元,透過發射車與補給車吊臂的連動,可以快速的更換彈箱,方便補給後再度發射火箭。這些是砲兵火箭部隊的日常,但對於許多沒有「觀念」的長官來說,怎麼可以在外界曝光這種吊掛照片呢?
由於部隊會輪訓與調動,許多國家對於真實姓名的曝光並不在意,而且往例是能大量洩密的往往是自己人而非外界蒐集到的資訊,各單位的「人物誌」其實就懸掛在單位內的「生活花絮」以及「我們的長官」,這兩個欄位羅列單位內的長官職級姓名,這些才是機密。
總的來說,美軍官網曝光的稱為資訊(Information),但我們的長官這一欄所列照片卻是情報(Intelligence),情報的外流只會是內部人士流出,外界能拍得到的稱不上是機密。
 
精進作法
不過上述觀念有部分高階長官無法接受,接續國防部長要跟美國反應,能反應到多少程度外界不得而知,但至少這一波新聞的起因是中國微博帳號Ifx160219所發出的一系列照片,透過翻牆上網促進流量的照片,後續又引起台灣媒體的跟進,詢問國防部長的反應,接續做成2到3天的新聞。其實軍方可以透過所屬新聞媒體(影音、報紙、廣播)先期作業。
具體作法是比照兩棲蛙人結訓的新聞處理方式,當我方送訓組員在美國受訓時,政戰局文宣處與新聞處就必須聯動,派遣一組工作人員以專訪模式先行拍攝,當結訓時再派遣一組人員拍攝,該檢整服裝與撕名條的請先行作業,都處理完後再與美軍一起連動發佈照片。
從天雷部隊受訓組員拍照時的興奮可以看出,出國接裝是一種榮耀,軍方所屬媒體有義務要報導,必須回歸到軍事所屬媒體的本質-當軍方的化妝師,而不是把能進入營區拍攝的機會當作對外界的一種恩賜。
這類出遠門的專訪當然得龐大的經費支援,但軍方所屬媒體可以提專案提前申請,相關的協調細節牽涉到外館或是國安高層,是比較繁瑣但總是要做,不是等年度決算前忽然決議要去哪個一般航展消耗預算,這種作法其實忽略了軍方所屬媒體的優勢-能有機會接觸到駐外受訓單位,接裝單位的報導是個好題材,平間媒體根本沒有機會申請入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