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404 公開來源情報曝露飛彈陣地位置 瞬間全殲還是控制群眾洩密?



公開來源情報曝露飛彈陣地位置
瞬間全殲還是控制群眾洩密?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Exposure Missile Positions
作者:陳國銘 圖片:DIIC 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藍德信息公司
聯合利劍B演習後中國國防智庫北京藍德信息科技公司曝露台灣雄風飛彈機動部署的研究,無獨有偶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也有專文指出,這些機動飛彈發射車的隱藏地點已經被中國知曉,開戰數秒內將被中國飛彈擊毀。國防部長顧立雄面對立委的質詢,只以會允諾強化應處措施、加強訊跡管理的演訓。
資訊開放社會的無奈
這則新聞隨著網際網路發達以及台灣的開放風氣,進而使得公開軍事部署,尤其是部隊戶外的機動變得毫無機密可言,這主要的原因在於媒體有報導的需求民眾有知的權利。
反艦飛彈車之所以被中國智庫盯上,主要在於這些機動發射小組太過龐大,整組發射單元計有射控車、雷達車、發射車、行政車輛等,光是在公路上行駛不引起用路人的隨機拍照都很難,在立見立拍且立傳的狀況下,目擊民眾可謂隨時隨地上傳打卡、全民皆狗仔記者的時代迫使政府很難禁止這類行為,即使以嚴格的營區安全維護條例來法辦群眾,恐怕也無法收納這樣多的拍照民眾。
這種以載具照片推算軍車來自哪邊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關指部機步二營緊急召回事件,媒體標記照片出處為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網頁,背景招牌有「藍波潛水」字樣;若再鍵入基隆市藍波潛水就會出現相關地址,但我們要問:知道關指部機步的機動路線會怎樣?洩密?還真的會有部分長官會認為怎可讓民眾知道行軍路線呢?進而要求屬下要予以改正。但要怎麼做?
目前軍隊各單位大小營區都可以從招標公告、Google地圖甚至是計程車司機的口中知道營區在那邊,這類營區位置資訊是透過公開資料收集到的被稱為公開來源情報(OSINT)。既然營區位置不算情報那行軍路線與陣地位置呢?這很難界定但營區出入口就哪幾條道路,因此這也無法構成機密。陣地位置呢?其實這還真是過慮了,機動飛彈發射車或是自走砲它們的定義就是機動,只要地方夠寬闊車隊放列後就可以接戰,機動火砲部隊更是方便,使用的區域不大只要射向賦予後,基本上所有空地都可以是陣地。
目前已知的飛彈發射車位置大約有鵝鑾鼻公園與淡水附近,其實只要輸入雄風飛彈發射車,不難發現幾次漢光演習期間這些飛彈車「藏」在那邊。
飛彈發射車位置
透過大量的收集新聞資料中國確實可能會歸納出幾處飛彈車常「出沒」的地點,但就兵要與地形來說,陣地分為主陣地、次要陣地與假陣地等等,之所以飛彈車常出沒在這些地點,主要原因是公家場地比較好租借甚至不必租借。在完成上級實戰化與野戰的要求訓練下,單位過往演訓的幾個點大部分也會被新進學弟妹沿用。
一般來說,機動飛彈發射車的位置不是機密,行軍路線也不是機密,畢竟從營區到達陣地的公路就那幾條,能進佔發射車的地點就那幾處,總不能地點被民眾拍照打卡後下次就不去了。這種窘況其實對軍方媒體來說最麻煩,軍方媒體負有報導軍隊演訓之責,總不能每次拍照後,車隊疊車的構圖後方都將商店招牌去背吧。這樣子做乾脆拿資料照片去背就好,但這種方式會失去新聞「真」的價值。
目前海軍唯一能做的大致就是「演」的像一點,以飛彈車進駐墾丁國家公園停車場為例,怎麼會3到4輛發射車都停在停車場一處,不是應當要分散嗎?以軍事常理來說,每輛發射車都會有一定的距離,避免戰時被敵軍一彈全殲,這道理中階軍官不會不知道,但極有可能是場地受限不得不這樣配置車輛,或是非常簡單的便宜行事、夜間集中管理這些下屬士官兵,派遣警戒哨夜間護衛就好。
海軍飛彈發射車要達成戰演訓目標,又不想被外界知道陣地在哪邊的改進方式或許是「快閃」,例如獲令後再墾丁A點停留20-30分鐘,完成布署後撤收到B點,最後的當天過夜點C必須能管制道路,當車隊進入C點後,前後放出哨戒兵,先行一步阻擋可能的好奇民眾。
但若以戰術觀點來看飛彈發射車的位置優劣恐顯失真,因為中階軍士官的考量有可能是那邊好停車、那邊好迴轉,畢竟飛彈發射車除了是八輪拖板車外,車上更是載運4枚飛彈,就看各單位要的是行車安全還是真的演練戰術了。
總的來說,飛彈發射車在公路邊被拍到或是知道行軍機動路線不是機密,但各單位演練時需加入訊跡管理,也就是社會案件中的製造「斷點」,讓外界無法再繼續追蹤下去,至於這些已經曝光的飛彈發射車位置,戰時被中國東風飛彈一彈全殲的說法則略顯誇大。
過往有台海上空預警時間7分鐘的說法,中國戰機需要飛行時間、東風飛彈也是,三軍各單位接獲預警後,疏散、隱蔽、保存等科目都會實施。還是按照機動飛彈發射車的字面意義來說,機動,機動本身就代表戰力,第一時間內撤收、越短時間內再佈署那自然會有戰力。